上次去聽「職業演奏者」的音樂會,還真不知道是多久以前的事了。這些年因為工作的關係,加上原本就懶惰的個性,去聽的音樂會不外乎就是那些本來就熟悉的樂團的定期音樂會。
高中剛接觸管樂的時候,無論是賴神還是豎笛分部教練,抑或是當時偶而才會來帶的王老師,總是會叮嚀我們要多聽音樂,尤其是自己演奏的樂器。不過一來我本身就不太喜歡聽所謂的「獨奏曲」,因為即便像小號這類可以有相當音色多樣性的樂器,我都會覺得聽整首獨奏有些單調,更不用說其他音色變化性沒那麼大的樂器獨奏;二來學生時代大概寧願把那些錢花在買飲料、看電影,然後再用很窮沒錢聽當藉口去合理化自己不認真的事實。
會去聽Andreas Ottensamer也是個意外,要不是現任的建中豎笛分部教練賴老師特地在社團po出購票訊息,加上劉美如大力推薦(帥哥演奏家),我大概也不會注意到這場音樂會的相關資訊。老實說我去聽之前完全沒有做任何的功課,就衝著「柏林愛樂豎笛首席」的名號,加上看到演奏者年紀如此輕,就覺得應該要去瞧瞧。
沒特地選位,只跟老師買了個特價的位置;剛到現場原本也沒很想買節目單或CD,但礙於自己對於古典音樂的知識趨近於零,加上從來也沒在聽獨奏曲,怕自己連樂曲有沒有結束都聽不出來,還是買了節目單。依據自己多年來買(流行音樂)CD的經驗,可以預期現場的CD價一定比外面貴不少,不過聽到熱心的服務員們不斷地宣傳(勸敗),還主動告訴觀眾會有簽名會,想說好吧如果真的音樂會結束要去請演奏家簽名,只有節目單好像也有點怪,就買下去了。
結果音樂會還沒開始,光看演奏家的簡歷就嚇死我。1989年出生(整整小我五歲),從小學習鋼琴和大提琴;"2003年"轉攻單簧管(豎笛),2009年中斷哈佛學業(沒寫在這裡念什麼),進入柏林愛樂學院進修;"2010年"起擔任柏林德意志交響樂團單簧管首席;"2011年"被任命為柏林愛樂管弦樂團單簧管首席。也就是說,Andreas 14歲才開始學豎笛,學了六年就進入全世界數一數二的音樂院,念了兩年就變成全球頂尖樂團的豎笛首席... 不過會有這樣的經歷還真是不意外,因為Andreas的父親和哥哥也都在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擔任單簧管首席,完全是個音樂世家!
會特地發一篇文章,當然不只是讚嘆於Andreas Ottensamer如此年輕就有這樣的驚人經歷。從演奏會開始的第一個音到最後,真的是「處處有驚喜」。我原本以為來聽這種世界級演奏家演奏,應該就是從頭到尾靠著椅背放鬆聽就好,結果卻幾乎完全相反。這場音樂會我雖然不到「正襟危坐」,但有至少三分之二的時間,我都是「屏氣凝神」、專注地聽著台上所發出的音樂,因為實在有太多"細節"可以聽了!
那些很炫的手指與舌頭技巧就不提了,我想特別提的是所有「小聲」的段落。很早就知道吹小聲需要更強的控制力,但這還真是我第一次見識到,什麼叫做「小聲卻穿透力十足」的演奏。雖然整場音樂會只有鋼琴作為豎笛的伴奏,但相較於其他樂器,我覺得豎笛和鋼琴的音色其實有相當程度的雷同性,這個好處是作曲家很容易寫出讓這兩種樂器"搭配"的曲子;但相對地,如果這兩種樂器在演奏相同節奏且同音域的段落時,較為"強勢"的一方很容易會把另一方蓋掉。可是在這場音樂會完全不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甚至是演奏一模一樣的樂句,兩方的聲音都還是一清二楚,而且無關乎音量大小或音域高低,吹豎笛應該都能體會這有多困難,畢竟豎笛天生就有些音域(例如所謂的喉音區)相當難"被聽清楚"。
除此之外,自己的耳朵本來就不夠好,加上太久沒聽這種水準的音樂會,即便知道那些小聲段落有如此多的細節,我卻幾乎「無法消化」。加上Andreas非常會掌握樂曲的氣氛,每到那些小聲的段落,都會令觀眾覺得自己的呼吸聲可能都會打擾到他的音樂 (,不過這時候就會開始出現一些咳嗽聲、電話聲或掉東西聲等破壞氣氛= =)。所以常常我整首曲子聽完,鼓掌時才發現自己終於「大大地呼了一口氣」。
其實還有非常多的感想,例如獨奏者與伴奏者的搭配(這次有些曲目我連正拍在哪裡都聽不太出來,感覺要不就是很多的自由速度,要不就是拍子無敵複雜)或是Andreas對於音樂律動的掌握(連帶影響著聽眾的心情與專注目標等),但我想那些東西以我的音樂素養和語言能力大概很難化做文字書寫。總之,聽完這場音樂會實在是收穫滿滿,也大大地改變了某些我自以為是的刻板印象。
除了原本的票錢,還加上了沒預期的節目單與CD的花費,但聽完音樂會以後,我想下次如果還有機會再來,就算需要花上兩、三倍的價格,我應該也是會毫不猶豫地花下去。
-----
[後記]
聽這場音樂會也發生了不少「瑣事」,有些挺有趣,有些挺無奈,倒也值得以條列式記述一番。
1. 黃佳羽老師就坐在離我不到三個位置遠,而且感覺附近還有別的老師(雖然我都不太認識)。結果她聽完上半場的感想是:他(Andreas)好厲害喔,回家要趕緊練樂器。
2. 關於「樂章中間不要拍手」這件事,大概已經討論到不想再討論了。不過我發現台灣人似乎不是很愛在樂章中間拍手,而是很愛在聽起來很嗨(快 or 大聲)的段落結尾搶著拍手。於是慢的樂章結束大概不容易聽到拍手(,只是還是會有一堆咳嗽聲、掉東西聲等等)。
3. 「瞎妹無極限」,第一次知道原來自拍可以拍個幾十分鐘都不停,而且連位子都沒移動過。
4. 連我都知道可以用中場休息拆CD,身為一個專業迷妹,為什麼硬是要在下半場的樂曲中拆那層塑膠膜,而且還挑那種一堆小聲段落的慢板!!!!!
5. 我實在聽不懂布拉姆斯,他讓我對於快板、行板、極快板的想法完全失準...orz
6. 回家聽了CD後,雖然還是讚嘆於Andreas的演奏實力,不過那些音樂的氣氛等等真的完全比不上現場的百分之一。
7. 今天演奏時上方其實掛著好幾支明顯在錄音的麥克風,只是我嚴重懷疑觀眾席那些不時發出的聲響會導致錄音完全不能使用吧...
8. Andreas真的很親民,本人也沒有宣傳照或影片那樣的有些脂粉味,完全的鄰家大男孩形象(他有在踢足球)。
9. 越來越覺得鋼琴實在也是很難懂的樂器。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訂閱:
文章 (Atom)